学工动态

山东农大"第一书记"依托学校优势找准脱贫目标
发布时间:2016-04-09 作者: 浏览次数:33

    新华网济南48日电(通讯员 刘群英 张铁成)春天的山东东平县接山镇,西红柿硕果累累挂满枝头,刚出生的小尾寒羊嗷嗷待哺,占地45亩的特色养殖场蔚然壮观,社会主义新山村正拔地而起……

    “山东农大‘第一书记’ 在朝阳庄、尹山庄、夏谢五三个村实施的扶贫项目,既符合当地实际,又有大学的专业技术作支撑,老百姓很容易操作,脱贫致富有希望了。”东平县接山镇党委书记王冰高度评价山东农大“第一书记”的扶贫工作。

    接山镇地处东平县东部,全镇区域面积150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2.8万亩,平原、山区、丘陵各占1/32015年春节前夕,山东农大“第一书记”第二轮扶贫工作组的三人进驻接山镇三个村,开展帮扶工作。

    朝阳庄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山区村庄,世代以种粮为主,干旱缺水,农民收入普遍偏低。“第一书记”胡化坤根据当地实际,主动找到学校的副教授骆洪义,引进基质加营养液的水肥一体化西红柿栽培技术,利用村集体土地,建起了2个温室蔬菜大棚。

    村党支部书记李强算了这样一笔账,大棚每亩每年两季产量估算4万斤,按现市价批发每斤2.2元计算,一个大棚1.3亩地,毛收入11.44万元,纯收入10万元,两个大棚每年纯收入20万元。项目所产生的效益,由种植户、村集体、贫困户按照3:1:6的比例进行分配,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净增373元。

    李强说,增加农民收入还只是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全村种植模式的转变,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。

    朝阳庄村历史文化悠久,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。结合当地统一规划,胡化坤与村班子商量,适时进行村庄改造,修缮保护具有传统特色的老房子用于旅游开发,建设朝阳庄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,建成小康楼266套,集中安置贫困户685人,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、留得住、能致富,让古村落焕发青春。村里请来山东农大设计院的专家对老村庄进行改造,引进海南某集团10亿元资金发展养殖业和古村落乡村游。仅旅游一个项目,就可安置300多人就业。

    走进尹山庄村小尾寒羊养殖户丁法科家里,女主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:“俺家去年十月份领了6只母羊,已经产仔两只,都长到七、八十斤了,每只可卖得600元……过去俺家一年也就挣五千多块钱,有了这6只母羊,收入翻番不成问题。过去只种地的时候,农闲了,大家就到街头上东家长西家短的闲扯,现在要想着养好羊,可有事干了。”

    在山东农大王建民教授指导下,“第一书记”刘广生为村里选定了“送母还羔”的滚动扶贫模式。村里利用省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,购进小尾寒羊基础母羊275只,种公羊7只,由贫困户家庭认领饲养。贫困户在交纳一定押金并签订养羊合同后,村里便“送”一只基础母羊。待母羊产仔后,贫困户需“还”一只母羊羔,作为下一轮扶贫的基础,之后押金则原数返还,基础母羊和剩下的羊羔便归养殖贫困户所有。通过该项目的运作,既可以扶贫到户到人,实现精准扶贫,又由“授鱼”变为“授渔”,达到长效扶贫的目的。

    “我们通过大胆探索,让帮包村实现资产变股权、资金变股金、村民变股民、输血变造血,短期变长期的‘五变’发展新模式。”站在将要落成的夏谢五村特色养殖场里,“第一书记”吴绪东格外兴奋。

    经与村“两委”研究,并经村民大会同意,夏谢五村以省专项扶贫资金为龙头、以村集体土地和基础设施以及贫困户自筹资金入股为基础、以江苏和当地两家公司投入资金和输入养殖技术为支撑,合作创建了“泰安市创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”。

    刚刚拿到股权证的村支部书记徐玉平高兴地说:“每栋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的14栋特色养殖智能大棚再有几天就要建成了,每栋大棚可饲养1.3万只‘雪山’牌草鸡,每只草鸡可获保底纯利润35元,每栋大棚每批草鸡平均可获利润5万元。每年按饲养4批特色鸡计算,每栋大棚年获利润约20万元,公司年收入280万元。按照公司、集体、贫困户5:1:4的入股比例进行分红,村集体年增收28万元,贫困户年增收112万元,加上务工报酬,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约1700元,许多贫困户一年即可脱贫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这种模式为引领,继续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,为富民强村闯出一条新路子”

    带着对广大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和“抓党建、促脱贫”的强烈责任感与神圣使命感,山东农大选派的“第一书记”们以帮包扶贫工作为己任,扎扎实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,满怀热情地奋战在扶贫工作第一线。

 

Top
  • 企业微信

  • 学工在线

  • 本科招生

  • 社区服务

  • 就业中心

Copyright © 2021
37000cm威尼斯37000cm威尼斯